查看原文
其他

中消协曝"双十一"惊人内幕!号称降价的商品将近八成根本没便宜?

2017-11-30 经济参考报



点击上方↑↑↑“经济参考报”关注我


中国消费者协会11月29日发布的《2017年“双11”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》显示,在“双11”整个体验周期内,先涨价后降价、以“划线价”形式虚构“原价”、预售价格频繁变化、定金随意变动和随意标注价格的情况较为突出。

16家电商平台宣称参加“双11”促销活动的539款非预售商品中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“双11”价格或更低价格(不考虑联动活动情况)购买到促销商品的比例达到78.1%,与2016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。


△本次调查体验涉及有预售商品的平台9个共129款。

“定金”≠“订金”


调查体验发现,不同平台和商家预售规则、支付定(订)金和尾款时间不尽相同。




所谓预售,即商家使用支付定金(订金)的方式,让消费者提前购买,“双十一”当天支付尾款,“双十一”后发货。


然而,预售活动背后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小觑。许多商家刻意混淆“定金”与“订金”。 一般来说“定金不退,订金能退”


根据《天猫预售业务管理规范》规定,“定金”是指买家在购买天猫预售商品时预先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,主要用作购买天猫预售商品的担保和确认购买名额。如果消费者想要退定金,就必须将商品的尾款支付完毕后,再申请退款才可。

今年天猫预售商品中需要消费者支付的基本上都为“定金”,而非“订金”,虽然定金可翻倍看似十分优惠,但如果消费者在支付尾款前不想购买了,则定金不退还。
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》第八十九条规定,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,应当双倍返还定金。


可高可低的“原价”


对129款预售商品价格行为调查体验情况来看来,预售商品价格相对规范。但也发现4款商品存在价格问题,如:


 涉嫌以“划线价”形式虚构“原价”

● 预售价格不如双11当天价格优惠

● 预售价格频繁变化

● 定金随意变动



△京东平台某款标称为“博洋家纺”品牌的床上用品,价格忽高忽低,“双11”前最低价格为229元,之后曾经提价到379元,“双11”价格调低为249元,仍然比此前的最低价高出20元。

电商平台和商家天猫平台的某款标称为“恒源祥”品牌针织衫11月10日、11月12日、11月15日的划线价格均为508元,但11月11日划线价格调整为专柜价1280元。且专柜价说法仅在11月11日的商品页面显示,并未连续出现,也未标明出处,消费者若只看到11月11日当日价格,会因优惠力度大而被误导消费。


△本次调查体验涉及非预售商品共539款(有效样本)。

优惠规则复杂 价格不降反升


对非预售商品的调查体验发现,今年的“双11”促销活动中,一些平台和商家优惠活动规则设置复杂,打折、满减、红包、优惠券、津贴等多种"优惠"方式叠加,附加各种限制条件与使用顺序,促销规则晦涩难懂,消费者很难推算出商品的实际销售价格,降低了消费者的网购消费体验。

539款非预售商品中,不在11月11日也能以“双11”价格或更低价格购买的比例达到78.1%。

一些平台和商家的商品存在先涨价后降价、“双11”价格不降反升等问题。

△贝贝平台某款标称为“美肤宝”品牌化妆品“双11”前团购价格为188元,“双11”期间团购价格涨至229元。

如,当当网平台某款标称为"韩都衣舍"品牌女装在11月7日之前价格为152元,而在10日价格上调至288元,并于11日又降至136元,涉嫌通过虚假折扣诱导消费。

赠品不能享受售后服务


电商促销的惯用伎俩之一是商品附带赠品,一般情况下,赠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,卖家通常都会以是赠品为由拒绝保修。

以购买大家电送小家电为例,消费者购买冰箱赠送一个电饭煲,冰箱可以享受正常保修、退换货服务,而电饭煲却被明确规定不能享受质量问题7天包退、15天包换、1年保修的三包法规定保修。

“电商专供”鱼目混珠


同品牌的纸巾,为什么网上买的薄很多?同品牌的羊毛外套,为什么网上买的羊毛含量少很多?

近年来,在电商促销中线上线下很难找到同款商品,而专供线上销售的商品被称为“电商专供”,这让消费者很难真正比价获得实惠,同时也被“专供”商品“耍的团团转”。

有些“电商专供”商品与实体店销售的产品看似一模一样,仔细看会发现颜色、内件配备或某些功能存在差别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指出,实际上“电商专供”商品一般是价格较低而品质稍逊的商品,可以说“一分价钱一分货”。

培养价格意识 精明理性消费


对于“双11”期间的价格乱象,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 曹磊认为


打击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等破坏网购环境和商业诚信的行为,要从电商平台的环境治理入手,如设置价格申报、监管电子系统,将电商所售商品的平时价格录入备案,同时对违规的商家和其所在的电商平台课以重罚。


中国消费者协会建议



有关部门完善网购价格监管制度,依法惩处价格误导行为;加强平台商品价格管理,电商平台及商家需落实诚实守信经营责任;消费者需培养良好价格意识,坚持精明理性消费。




*本文转自央视财经(ID:cctvyscj),综合自央视新闻、中国新闻网、中国之声



近 期 热 点

➤ 新能源车专用号牌新政落地!这些城市已“一牌难求”

➤ "作业帮"等APP涉黄!网上课堂咋成"污秽温床"?

➤ 最高年薪40万,猎头花3倍工资挖,他们不是程序员,而是聘任制公务员

➤  金融资本大举进入住房租赁市场,别让“杠杆”毁了这件好事!

➤ 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扩增9省份,你家的水费会涨吗?

➤ “知识付费”是一场大忽悠?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